

聯系電話:
楊老師
電子郵箱:
客服QQ號:
◎漢口校區:湖(hu)北省武漢市硚口區長豐街道智學教育(yu)漢口校區(官方)
◎武漢(han)理工(gong)余家(jia)頭校區(qu):武漢(han)市武昌(chang)區(qu)楊(yang)園街道(dao)原海虹公寓2-3棟智學教育(yu)余家(jia)頭校區(qu)
◎武昌站校(xiao)區(qu)(qu)(東區(qu)(qu)):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(qu)(qu)白(bai)沙洲大道(dao)521號智(zhi)學教育(yu)●武昌站校(xiao)區(qu)(qu)(官方)
◎武(wu)(wu)昌(chang)站校區(qu)(西區(qu)):湖北省(sheng)武(wu)(wu)漢(han)市武(wu)(wu)昌(chang)區(qu)中(zhong)山路(lu)685號(hao)智學教育●武(wu)(wu)昌(chang)站西區(qu)(官(guan)方)
| 必修 | 單元 | 內容 | 課時 |
| 必修一 | 生活與消費 | 神奇的貨幣 | 1 |
| 貨幣的種類和形式 | 1 | ||
| 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| 1 | ||
| 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| 2 | ||
| 消費及其類型 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| 2 | ||
| 生產、勞動與經營 | 生產與消費 | 1 | |
|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| 2 | ||
| 企業和勞動者 | 2 | ||
| 投資理財的選擇 | 2 | ||
| 收入與分配 | 分配制度 | 1 | |
|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| 2 | ||
| 財政 | 2 | ||
| 稅收 | 2 | ||
|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| 市場經濟基本原理 | 1 | |
|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| 2 | ||
| 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、貫徹新發展理念 | 2 | ||
|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| 1 | ||
| 經濟全球化 | 1 | ||
| 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| 1 | ||
| 必修一29個課時 | |||
| 必修二 | 公民的政治生活 | 我國的國家性質 | 1 |
| 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| 2 | ||
| 民主選舉、民主決策 | 1 | ||
| 民主管理、民主監督、民主協商 | 2 | ||
| 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| 政府的職能和作用 | 1 | |
| 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理 | 2 | ||
| 政府依法行政 | 2 | ||
| 政府權力需要監督、政府權威 | 1 | ||
|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| 人民代表大會 | 1 | |
|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| 2 | ||
| 中國共產黨 | 2 | ||
| 我國的政黨制度 | 1 | ||
| 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| 1 | ||
| 宗教基本方針、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| 1 | ||
| 當代國際社會 | 國際社會的成員、堅持國家利益至上 | 1 | |
| 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 | 2 | ||
| 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| 1 | ||
| 必修二24個課時 | |||
| 必修三 | 文化與生活 | 文化與政治、經濟 | 1 |
| 感受文化影響 | 1 | ||
| 文化塑造人生 | 2 | ||
| 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|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、文化傳播 | 1 | |
| 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| 2 | ||
| 文化創新的源泉與作用 | 2 | ||
| 文化創新的途徑 | 1 | ||
| 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 | 中華文化源遠流傳 | 1 | |
|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、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| 2 | ||
| 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 | 1 | ||
|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| 2 | ||
|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| 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 | 1 | |
| 在文化生活中選擇 | 1 | ||
|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| 1 | ||
|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| 2 | ||
|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| 1 | ||
| 必修三22個課時 | |||
| 必修四 |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| 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、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| 1 |
| 哲學基本問題 | 1 | ||
| 唯物主義、唯心主義 | 2 | ||
| 哲學與時代精神、哲學的作用 | 1 | ||
| 馬克思主義哲學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| 2 | ||
|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| 哲學的物質概念、哲學的運動概念 | 1 | |
| 物質運動的規律 | 2 | ||
| 物質決定意識、意識的能動作用、一切從實際出發、實事求是 | 2 | ||
| 實踐、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| 1 | ||
| 真理、認識過程 | 2 | ||
| 思想方法和創新意識 | 唯物辯證法、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| 2 | |
| 維護辯證法的發展觀 | 2 | ||
|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| 1 | ||
|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| 2 | ||
| 辯證的否定觀、唯物辯證法和創新意識 | 2 | ||
| 堅持辯證法、反對形而上學 樹立新發展理念 | 1 | ||
| 認識社會和價值選擇 | 社會存在于社會意識、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| 1 | |
| 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| 2 | ||
| 人生價值、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| 1 | ||
| 價值的創造和實現 | 1 | ||
| 必修三30個課時 | |||
武漢市武昌區智學廣譽文化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